或许正因为如此,尽管他获得了一次常规赛MVP、四次常规赛得分王、场均得分位居NBA历史第六位,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靠投篮命中率而受到关注的球员。 回顾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他的投篮命中率只有平庸的42.5%——2001年,当艾弗森单枪匹马带领费城76人队取得常规赛56胜,达到竞技巅峰时,他的投篮命中率比例仅为42%。 对于一个外线球员来说,这样的数字就意味着随时会被裁掉,但就是在这样的数字面前,艾弗森成为了近20年来NBA最热情、最不羁、最不讨人喜欢的球员,但他却获得了更多的。 多么令人尊敬的球员啊。
当然,艾弗森在NBA所经历的挣扎和挫折并不能用几个“最好”来概括。 在这个联盟里,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绅士”,很难取悦媒体、高官和老板。 ——包括他的投篮命中率。 试想,如果按照投篮命中率将顶级球星群体分为两级,艾弗森必然会站在“负极”上nba命中率最高的球员,而对面的“正极”则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180俱乐部”。
1986-87赛季,当时引领一个时代的拉里伯德常规赛投篮命中率为52.5%,三分命中率为40%,罚球命中率为91%。 时至今日,“大鸟”为NBA球星设定的巨星标杆——这三项统计数据之和能否达到180,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外线球员能力的重要指标。 当然,所谓的“加法”并不是拼凑而成。 投篮命中率至少50%,三分球命中率至少40%,罚球命中率至少90%都是硬性指标,出手次数和出场次数也必须是经过考虑的。 潜规则。
事实证明,“180俱乐部”确实是普通玩家难以企及的。 在过去的30年里,这家具乐部总共只接纳了7名球员:拉里·伯德、马克·普莱斯、雷吉·米勒、史蒂夫·纳什、德克·诺维茨基、何塞·卡尔德隆和凯文·杜兰特。 值得一提的是nba命中率最高的球员,刚刚退役、可能拥有篮球圈最花哨球技的史蒂夫·纳什堪称“180俱乐部”中的“万王之王”。 自2004-05赛季回归菲尼克斯太阳队以来,他在8个赛季中4次取得了“三项命中率之和大于180”的现象级数据。 尤其是2007-08赛季,加拿大人三项命中率分别为50.4%、47%和90.6%。 加起来,就达到了188个,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就目前而言,最有可能加入“180俱乐部”的新人是上赛季的常规赛MVP斯蒂芬·库里。 2014-15赛季,他出战80场常规赛,投篮命中率48.7%,三分命中率44.3%,罚球命中率91.4%。 或许,只要“萌神”提高高抛投篮技术,1.3个百分点的差距将不再存在。
事实上,虽然一大批试图飞升的球员还在努力加入“180俱乐部”nba命中率最高的球员,但近年来,随着更多的公式和模型被应用到NBA联盟的技术统计中,计算方法投篮命中率也得到了提高。 多元化趋势。 近日,美国媒体提出了一个“真实投篮命中率”统计数据。 这个数据定义的“命中率”不再局限于两分球,而是三分球和罚球的混合——“一场篮球比赛的结果”。 决定差距的不是两分球命中率,最决定性的还是得分。”
具体来说,“真实投篮命中率”并不是“命中率”,而更像是一种计算得分效率的方法。 其具体算法如下:(100x常规赛总得分)除以[2x(常规赛出手次数+0.44x常规赛罚球次数)]。 虽然这个模型的公理和依据还没有详细公布,但是从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NBA历史球员“真实投篮命中率”榜单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球员大部分都是不投篮的内线球员三分球,习惯杀人。 近年来习惯以无球跑动和得球后扣篮为拿手绝活的球员——泰森·钱德勒一人就占据了榜单前十名中的三席。
当然,那些榜单上如此罕见的外线球员也正是因为这个弱点才凸显了他们的伟大,比如2014-15赛季“三分如神”的科沃尔,还有迈克尔·乔丹的右翼—— 1996-97赛季的手牌球员。 助教史蒂夫·科尔、2006-07赛季马刺队幕后主使布伦特·巴里、2011-12赛季展现“罚球造假”能力的詹姆斯·哈登都位列其中。
随着高科技技术不断侵入球场,NBA的数据只会变得更加多样化,而外界对待数据的态度也应该以辩证法为基础。 毕竟冰冷的数据可以帮助观众更科学地理解比赛,但却无法阻止世人对激情和热血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