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天是一场战术革命,阿拉戈内斯放弃了华金、维森特等一系列优秀的传统边锋,明确了以短传控制和中场渗透为主的战术风格,放弃了技术风格与球队建队思路不相符的皇马巨星劳尔,西班牙国家队夺得了欧洲杯冠军。
这股热潮随后从维也纳蔓延至巴塞罗那,坚持控球第一的瓜迪奥拉入主巴萨一线队,为红黑军团开创了一个梦幻般的冠军王朝。
2008年至2012年,在瓜迪奥拉的麾下,梅西、哈维和伊涅斯塔将传控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利用前场逼抢和短传渗透控制节奏,总是用最少的体力,让对手在传统打法中四处奔波。
巴塞罗那梦之队的创始人瓜迪奥拉
瓜迪奥拉用最简单的传接跑动作为技术,构建起复杂的层次和体系弗格森 欧冠决赛 颤抖的手,还创造了堪称又一次战术革命的高压防守。拥有超凡足球智慧的巴萨球员,一时称霸足坛,不仅被称为梦三队,更是宇宙队。那几年,每一支强队与巴萨的对决,都被称为“地球保卫战”。
在伯纳乌和诺坎普分别以6-2和5-0击败皇马,在罗马以2-0击败曼联。随后在温布利,巴萨的传球和控制让弗格森的手无力颤抖。这些经典的“降维打击”都是巴萨的经典战役。
从那时起,传控球似乎就成为了欧洲足坛的主流思想,也是各大球队推行战术的不争真理。
但瓜迪奥拉的缺点也很明显,缺少攻城槌和重炮手一直都是弊端,一旦传球跑动缺乏目的性,体力下降,控球就会成为打发时间的工具,面对力量和速度都占优势的对手,巴萨就会处于无力抵抗的状态——如果有杰拉德、德罗巴这样的球员,在进攻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打破僵局会很容易。
2013年欧冠半决赛,海因克斯率领巅峰拜仁慕尼黑如同一架高速的德国轰炸机飞过诺坎普,主客场7比0大胜,不仅让他们晋级决赛,也摧毁了曾经强大的巴萨三连冠梦。
2014年,面对实力高超的荷兰队和智利队,年迈的斗牛士队虽然控球但未能发起有效进攻,连输两场,惨遭淘汰。
此时,传球和控制足球受到了质疑。
随着德国队和西班牙队今年均无缘世界杯八强,且两支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战绩同样糟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个道理:光靠传球和控球是走不了多远的。
事实上,近些年英超除了曼城勉强让人热血沸腾外,以传控球为主的球队其实成绩都不算好,“传控球已死”的口号早已被高声喊出。
但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的传控足球,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知道传控球的本质是大量的无球跑动,以及俱乐部环境中日复一日的传球和跑动。那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欧洲人普遍缺乏踢球最重要的基因:盘带能力。
他们所要求的移动、插入、一二传和一触式传球都是为了抵消时间差:盘带大师(球技高超的球员)可以控制球,同时等待队友跑到最佳位置。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球队中有济科、齐达内这样的球员,你还会这么辛苦吗?战术的本质就是把球给他们,然后其他人跑到自己喜欢的位置。(有人可能会说,现在足球战术更新了,经典的攻击型中场已经不流行了。那我问你,如果你的球队中有齐达内,你会用小球吗;或者如果你的球队中有奥尼尔,你还会打小球吗?)
欧洲之所以被南美压制了半个多世纪,就是因为他们很难培养出这样的球员(齐达内是阿尔及利亚血统,普拉蒂尼的盘带能力与同级别的济科相比并不出众)。为了解决盘带基因不足的问题,他们一直希望用大量默契的无球跑动来取代对盘带王的刚性需求,这就是所谓的“传控”。
欧洲最典型的传控球队是德国队。因为他们的技术不是很精湛,所以他们也是最坚定打传控的球队。但就连德国人自己也知道,他们那套无聊得跟嚼蜡一样的程式化传控只能欺负弱队。所以弗格森 欧冠决赛 颤抖的手,德国队还有最后一张王牌:跳过技术战术,直接找一个大中锋,用头球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队的表现可能会糟糕到你无法想象没有大中锋会是什么样子的原因。
为什么巴萨和西班牙这两年也“没落”了呢?他们的球员技术都很好。因为过去两支辉煌的球队弗格森 欧冠决赛 颤抖的手,梅西带球,伊涅斯塔带球少,哈维虽然不带球,但停球、转身,都是可以改变比赛节奏和阵型的爆发式杀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特定人员”,巴萨的梦幻三叉戟和西班牙的“王朝”也不会单靠传控就能诞生。
你可以想想,无论你把无球跑动的程序设计得多么细致,只要对方稍有变化,或者直接10-0-0,你就只能徒劳地传接球和控球。巴萨再强,10人也无法攻破国米的马其诺防线;面对皇马三后腰,他们也只是依靠梅西的个人表现才取得胜利,而皇马三后腰之一的佩佩更是被红牌罚下。
唯一凌驾于任何体系之上的盘带大师,面对对方不同的防守组合时,能够判断形势,运用技术和脚步破敌。
因此如果没有这样的球员,一味的传球和控球,就只能是平庸。